要重视学生剪纸兴趣的培养
剪纸艺术教育已作为我校一种特色教育,被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学生的剪纸兴趣愈来愈浓。我们知道:剪纸艺术蕴藏着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乡情美意,积淀了数千年的华夏文化于其中。它作为最朴实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可以说,剪纸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之深、流行之广,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所不及的,剪纸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它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气魄,郭沫若同志就曾咏赞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在广大农村,由于孩子们受前辈剪纸艺术的熏陶,自然会对剪纸艺术产生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剪纸艺术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美术学习的爱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学生剪纸兴趣的培养。
一、利用剪纸课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
要想使得学生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课堂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剪出好作品的欲望。
在剪纸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剪纸感兴趣,要创造性的安排课堂教学方式,第一个做法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手放在纸上,沿手型轮廓勾勒下来,再让学生剪出来,一件作品就完成了;或将一片树叶放在纸上,沿边缘画出来,在剪出来作品也完成了。这样使得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原来剪纸这么容易啊!接着,教师可以变魔术似的,把一张学生的手的剪纸上剪出了手纹,这样就更形象、更丰富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想动手去剪手纹的欲望。在学生剪的过程中,可以观察自己手纹的纹路,任凭他们自由发挥。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作品均给予了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完全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第二个做法是把学生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墙壁四周和校园文化橱窗里,让学生享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调节器,他能让学生避苦为乐,剪纸要有耐心,而学生对剪纸感兴趣时,就会自然而然去创造剪纸这个艺术美。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1.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
在学生剪纸时,除了准备剪刀和纸外,还要让学生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胶水、广告色、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并引导他们剪出最高极致。如: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过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进而要发展学生动手染纸,根据自己剪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各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2.精神环境即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和谐而又利于交流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对认知具有动力功能。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审美和学习氛围。良好的审美氛围是由具体的环境和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而教师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举止言行等对学习氛围的创设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情绪饱满,言行举止富于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性,要以热情的态度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要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平等交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只有在融洽、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充分敞开,他们的个性与情感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造力得到拓展,心灵得到净化熏陶。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也要欣赏自己的作品,并恰当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是没有智育,欣赏和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也是一种智育,兴趣具有动力的功能。
三、适时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与学生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它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在剪纸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指导学生剪纸。要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得学生有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机会。在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他们怎么画,而是让他们理解怎样画,并帮助他们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创新、积极思维。 学生在剪手形、窗花时可以没有形状、花纹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剪。可是在剪京剧脸谱时就不同了,它是脸部特征和花纹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形象,对他们来讲有了一定的难度。要结合他们喜欢玩游戏的心理,让他们用剪刀在纸上走迷宫。学生感到新奇,抱着想试试的心理,当学生走出迷宫时,展现在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脸谱,我看到了他们惊奇、高兴的表情。经过多次让学生走出不同的迷宫,使得他们对剪脸谱有了一定的掌握,教师要趁机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脸谱迷宫。有些学生在模仿老师的脸谱迷宫中表现出了一种选择性和创造性。对于他们的每一张脸谱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适时指导,使学生重新获得了创作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奠定了学习的动力,对我以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都会乐意接受,有助于他们创造的思路。
总之,教师既要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又要利用身边生活的兴趣因素;既要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剪纸兴趣,又要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无论怎样,一所剪纸特色学校都要从各方面重视学生剪纸兴趣的培养。
乔贵利
![]() |
![]() |
![]() |
![]() |
![]() |